關鍵詞 |
18公分刺槐,刺槐價格,苗木供應,重慶刺槐,12公分刺槐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園林用途 |
風景樹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huán)境 |
露地 |
樹齡 |
8年及以上 |
樹形 |
卵圓形 |
樹型 |
卵圓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花葉均可 |
刺槐的育苗技術 1、苗圃地選擇 苗圃地要選擇排灌、交通方便的地方,一般適用水澆地或土質深厚平坦的熟土地,中性砂壤土佳。育苗地選擇好后,秋季深耕作,結合整地施入基肥,施腐熟基肥22.5~37.5t/hm2,然后深翻25cm以上,細耕、整平,同時用黑礬粉112.5kg/hm2、5%辛硫磷7.5kg/hm2,拌入40倍的細土,撒入地中進行土壤消毒,以防治地下害蟲。 2、種子處理 將種子放在50℃左右的溫水中浸泡24h后,用篩子把已膨脹的種粒攤在濕席上(上蓋濕潤的麻袋)或裝在沙布袋中,放在溫暖處催芽。撈出來的種子要用清水反復清洗,不能帶水催芽。有的種子可放在陰涼通風處吹、晾,種子抓起來不黏即可。 3、播種 多采用高壟育苗,壟底寬60cm,壟面寬30cm,壟高15cm左右,進行大壟雙行條播,即在壟面上開出2條播種溝,溝深1.5~2.0cm、寬3~5cm,溝間距15~20cm。把種子均勻播入溝中,播后踩實,隨后覆沙土厚1cm,覆土后稍加鎮(zhèn)壓,以保持土壤濕潤,促進種子發(fā)芽出土。如采用床作播種育苗時,可在床面橫向開溝條播,一般溝深2cm,溝寬3cm,行距15~20cm,播后覆土厚約1cm,然后鎮(zhèn)壓1遍。播種量60~75kg/hm2。
刺槐以其適應性強而在園林綠化中應用廣泛,但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些刺槐栽植后生長勢并不旺盛,究其原因,與栽植時不得要領有很大關系。刺槐在秋冬季截干栽植的技術要點:一、栽植時間:每年11月份葉片全部落完后盡快栽植。二、苗木規(guī)格:一般荒山造林選擇地徑在1厘米以上的苗木,四旁綠化選擇地徑在2.5厘米以上的大苗,栽植時要保留好完整的根系,根幅不小于20厘米,長度不小于25厘米。三、栽植方法:采用隨挖穴隨栽植的方法。挖穴時將上層熟土和底層生土分開。栽植深度與苗埋深度一致或略深。填土時要先填熟土,后填生土。
修枝的技術一是疏:例如,2年生以下的刺槐主干較低,一般選留生長旺盛、直立的枝條做為主干,其余的枝條依情況不同進行疏除,按冠干比(2―3年生為3:1;4―6年生為1:1;8年生為2:3)將樹干修到一定高度之后,疏除樹冠上部粗壯的競爭枝、徒長枝、直立枝及部分過密的側枝、下垂枝和枯死枝。二是截:即夏季剪截去掉直立強壯的側枝,根據(jù)壓強留弱,去直留平,樹冠上部重剪,下部輕剪長留的原則,分次中截,剪口下留小枝條,不能從基部疏剪掉,以免主梢風折或生長衰弱。對冬季或春季主干打頭、平茬的幼樹,在剪口處萌發(fā)的壯枝長到30cm左右時,留一直立的健壯枝作全枝培養(yǎng),其余的截去其長度1/3左右,可連續(xù)2―3次。對樹冠下的粗大枝,要逐年截,好留1―2個細弱枝。修剪萌條修枝以后,主干或主要側枝上的旺長枝,要進行摘心或剪梢;對樹干基部疏枝處和冬打頭的主干,所萌發(fā)的新芽和萌條都應及早剪去。修枝應在夏季進行,以6月上旬至7月上旬為宜,具有傷口小、愈合快的優(yōu)點,一般不再萌發(fā)大量枝條,有利于幼樹生長。修枝不能過重,應緊貼樹干,不留樁,以免形成節(jié)子。使用工具應銳利,傷口應平滑,使枝干不應劈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