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蘇州濕地松苗,麗江濕地松苗,商丘濕地松苗,泰州濕地松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用百分率分級法對苗木進行分級,用Ⅰ、Ⅱ級苗造林,嚴禁用Ⅲ級苗造林,中國中亞熱帶地區(qū)用裸根苗造林一般于早春即春梢萌發(fā)前進行定植。為提高成活率,宜選擇雨后陰天或無風雨前晴天定植。對遠途運輸的苗木,定植前應將苗木的根系浸入80ppmABT2號生根粉水溶液中15分鐘后,再根蘸泥漿定植。栽植深度應適宜,不宜栽植過淺。
栽緊踏實是提高栽植成活率的關鍵,其方法是:先在定植穴的填土上面挖一小穴,深度約15cm,把松苗的根系放入穴中,用少量細土壓緊;然后稍稍上提樹苗,使苗正根舒后填土約三分之二再充分壓緊;再填土三分之一后充分壓緊填土,再在其上蓋一層土。若造林時陽光強、天氣干燥、風大或下大雨,此時應將苗木暫時放在陰濕的地方或樹林中,并覆蓋保濕物(如草或濕布等),充分保濕,待天氣變陰、空氣濕潤、無風時再進行造林。
施基肥
采用“因地適時適量施肥”技術,在中等立地新造林時,施用基肥及量為:濕地松肥1.0公斤/穴;在高立地上,可不施基肥。施肥方法是將肥料放入穴中,填入表土至穴深的一半后,將表土與肥料拌勻,再覆表土填平即可。
適時追肥
采用“因地適時適量施肥”技術,對林分進行施肥培育。在中等立地條件下,追肥時間、肥種及量為:4年生時追施濕地松肥1.0公斤/株,9年生時追施濕地松肥1.5公斤/株。在高等立地條件下,4~7年生時追施濕地松肥1.5公斤/株,9~11年生時追施濕地松肥2.0公斤/株,建筑材林主伐前5年追施濕地松肥2.0公斤/株。
對中立地上的現有林4~7年生時追施濕地松肥1.5公斤/株,9~11年生時追施濕地松肥2.0公斤/株 (大徑材林14年生時或主伐前5年需再追施濕地松肥2.0公斤/株);對高立地上的現有林追肥,4~7年生時追施濕地松肥2.0公斤/株,9~11年生時追施濕地松肥2.5公斤/株,建筑材林主伐前5年追施濕地松肥2.5公斤/株。
一般于3~4月施追肥,施肥方法是沿樹冠滴水線(樹冠投影線)外側,在樹干上坡方向挖半環(huán)行溝,溝深30厘米、寬30厘米,均勻放入肥料后,填入表土至溝深的一半后,將表土與肥料拌勻,再覆表土填平即可。
濕地松蒼勁而bai速生,適應性強。中國已引du種馴化成功達數十年zhi,故在長江以南的園林dao和自然風景區(qū)中作為重要樹種應用,是很有發(fā)展前途的??勺魍@樹或叢植、群植,宜植于河岸池邊。用于造林一般8-12年便可成材。
濕地松常綠大喬木,樹干通直,高30~36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呈鱗狀塊片剝落。冬芽圓柱狀,紅褐色,粗壯,無樹脂。針葉二針或三針一束,長18~30厘米,深綠色,腹背兩面均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3~4月開花。翌年10~11月果熟,球果長圓錐形,2~3個聚生。種子卵圓,具三棱。
生長習性:喜光,忌蔭蔽。耐寒,又能抗高溫。耐旱亦耐水濕,可忍耐短期淹水,故名。根系發(fā)達,抗風力強。喜深厚肥沃的中性至強酸性土壤,在堿土中種植有黃化現象。
園林用途:濕地松蒼勁而速生,適應性強,材質好,松脂產量高。中國已引種馴化成功達數十年,故在長江以南的園林和自然風景區(qū)中作為重要樹種應用,是很有發(fā)展前途的。可作庭園樹或叢植、群植,宜植于河岸池邊。
濕地松球果一般于9月成熟,采收后在晴天將球果鋪開攤曬,球果鱗片張開后,種子即自行脫出。種子千粒重平均約33克,貯藏時含水量應不12%。②育苗:將種子進行消毒,然后用40~50℃溫水浸種24小時,取出陰干即可播種。也可采用濕沙催芽后,采用芽苗移植辦法,移在容器內或苗床上。苗期要嚴格控制猝倒病(見苗木猝倒病)的發(fā)生,可以7天左右噴一次0.5~1%的波爾多液或800~1 000倍退菌特液。6~8月,苗木生長加快,要適時澆水施肥,并及時除草、松土。在后期,苗木粗生長開始增加,要適當控制水肥,避免陡長。③造林:中國廣東在10月份育苗,可在第二年2~3月出圃栽植。其他地方在早春育苗,可于秋末、冬初或第二年早春栽植。造林地在平緩坡可全墾,在坡地則帶墾或穴墾。用大穴(0.6×0.6×0.6米)或小穴(0.4×0.4×0.4米)栽植,好在穴內施些磷肥作基肥,以彌補南方紅壤的缺磷。濕地松幼林生長迅速,作速生用材林培育,每公頃可植1 666株(2×3米)或1 110株(3×3米)。④撫育管理:造林后頭兩年要注意及時除草、松土,5~6年郁閉后,可采用下層撫育法(見疏伐),砍壞留好,次可間伐25%左右。撫育間伐強度與頻度,應根據林木生長、分化,間伐后小徑材的利用及收益等來確定。也可以培育用材林兼高產脂林,這要選生長快、產脂高的品系。
育種 ①種源選擇: 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種源,耐寒力較北部種源低, 同樣佛羅里達州東北部種源,又比西部及分布區(qū)東北部的低。在中國初期生長表現以佛羅里達州種源較好。②優(yōu)樹選擇:要注意生長量、木材比重、纖維長度、抗病性、樹干通直度、枝下高、產脂量及開花結實能力等綜合性狀。中國60年代初選優(yōu)時,因資源少, 生長量按平均值加兩個標準差選擇。樹高、直徑和材積性狀遺傳力較低, 樹高的狹義遺傳力為0.03~0.37, 直徑為0.22~0.58, 材積為0.16~0.35, 而材積廣義遺傳力為0.59。所以對生長速度改良不會迅速收效。③高產松脂育種: 產脂性狀選擇的改良效果較大。研究表明, 高產松脂與生長速度呈正相關。高產脂個體一般比平均木生長量大12%。因此,選擇高產脂優(yōu)良個體時應把速生和優(yōu)良干型納入選擇標準。選擇方法以每日每10厘米割溝產脂量與對比木相比來評定產脂能力。④抗病性育種: 梭形銹病是濕地松嚴重病害, 感病率達50~70%。美國十分注意種群抗病性的地理變異。密西西比州種源和得克薩斯州西部種源較抗梭形銹病。在種源選擇的基礎上作個體選擇,途徑是:病區(qū)選擇表型抗病個體→自由授粉家系的人工接種測驗→再選擇,或病區(qū)選擇表型抗病個體→建立無性系收集區(qū)或種子園→人工控制授粉—→對控制授粉家系接種測驗—→再選擇。⑤建立種子園:廣東在建設濕地松初級種子園的經驗是:在生產中,應不斷補充新的遺傳資源;選擇有效積溫8 000℃左右的丘陵或臺地建園;適當疏植,改變栽植形式;從盛產期開始,開深溝重施有機肥;加強球果害蟲防治。濕地松的針葉束與小枝扦插及高壓均能生根成苗,但生根率、成活率依年齡、個體遺傳差異、扦插條件等而異。小枝扦插成活率一般只有30~40%,只限于苗木的小枝。高壓生根良好,在5~17年生的母樹上,割傷小枝并以生長素處理后獲得85%的生根率,在17~26年生的老樹上高壓繁殖則很少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