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梨樹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梨樹果實可食用,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和藥用價值。主干在幼樹期樹皮光滑,樹齡增大后樹皮變粗,縱裂或剝落。嫩枝無毛或具有茸毛,后脫落;2年生以上枝灰黃色乃至紫褐色。
梨樹為喜光果樹,年需日照在1600-1700小時之間,梨葉光補償點約為1100勒克斯(lx),光飽和點約為54000勒克斯(lx)。
梨樹需要每年施肥,才能樹體的健壯生長、成花和結果。未結果幼樹,以施氮肥為主;結果后需要氮、磷、鉀等肥料配合施用。次在萌芽前,以肥為主。第二次在新梢生長緩慢期,以磷、鉀肥為主,對結果較多的植株,可再追施一次,追肥以氮、鉀為主,以促進果實肥大和花芽分化。生長期內,根據(jù)葉色變化,葉面噴肥數(shù)次,前期噴氮肥,后期氮、磷、鉀配合。果實采收后,還可噴肥1-2次,以加強后期光合產(chǎn)物的積累。梨需水量較高,一般全年灌水3-4次。
梨樹因分布范圍廣,因而物候期差別很大。就開花期而言,四川會理,梨樹一般于2月上中旬開花,吉林延邊5月中旬開花;鴨梨在湖南長沙于3月上旬開花,酥梨在碭山縣4月上旬開花,遼寧北鎮(zhèn)在5月上旬開花,各地花期相差近兩個月。同一地區(qū)栽培的梨樹,因種類、品種不同,物候期也有差異,從芽萌動到開花,秋子梨類品種早,白梨類品種稍晚,沙梨類品種晚于白梨類,而以西洋梨品種為晚,變動范圍約為10天左右。
花前期追肥可提高花芽質量,并滿足開花所消耗的營養(yǎng),提高坐果率。可于花前半個月施入以復合肥為主的肥,一般成年樹每株0.5-1千克,樹勢弱的樹可加1-2千克尿素,施肥量應占全年的10-15%。
地力較好的地塊,樹勢一般較旺,所以要多行緩勢修剪。所謂的“緩勢修剪”,就是采取減緩樹體長勢的剪法,即多用拉枝、緩放、疏枝、環(huán)剝、環(huán)割、目傷、摘心、絞縊等技術措施。地力較差的地塊,一般樹勢較弱,應多采用促勢修剪。所謂的“促勢修剪”就是采取促進樹體長勢的剪法,即多用短截、回縮,少用拉枝、緩放,以及其他緩勢修剪的方法。地力較好的地塊一般應定干較高一點,以70~80cm為宜,主枝數(shù)應少一點,層間距適當大一點,一般在80~100cm的范圍內。地力較差的地塊一般應定干較低一點,以50~60cm為宜,層間距小一點,一般在50~60cm的范圍內。另外還要考慮到氣候、密度、砧木、病蟲的防治等條件,來具體確定修剪方法。比如在山東省的膠東地區(qū)有一半的年份出現(xiàn)晚霜危害,幼樹的修剪就保留背上枝,培養(yǎng)成小型結果枝組,即使不用來結果,也保留。因為據(jù)我們多年調查,一般的年份在4月下旬發(fā)生晚霜,而在葉片下的幼果一般很少發(fā)生凍害。相同條件下,修剪時保留背上枝并重截的,一般在翌年發(fā)2~3個枝條,且葉片大而厚,較好的保護了下部果實不受晚霜危害。
———— 認證資質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