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漆樹,大木漆,小木漆,山漆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注意栽種方法。種漆樹以晚秋和早春季節(jié)為好, 種前要先整地。要挖大穴栽植,一般大木漆樹每畝可栽80 株, 小木漆樹每畝可栽120~150 株,可以混交栽種。在漆樹幼林地,可以實行林糧或林油間種,提高土地利用率。
前3 年可以間種一些花生、黃豆、綠豆、蠶豆、油菜等。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肥地,促使漆樹旺盛生長。在停止間種后,要注意鋤草、松土、施肥。這樣,一般在四五年后,漆樹就可以長成,開刀割漆,產(chǎn)量會逐年提高。
漆樹可用播種和埋根兩種方法育苗。兩者各有其優(yōu)缺點。種子外皮堅硬附有漆脂,水分很難進入。產(chǎn)區(qū)群眾采用“開水燙種,堿水脫脂,浸泡種殼,溫水催芽”的方法。處理后的種子進行撒播或條播,每畝可出苗6000株左右。埋根育苗一般在立春后進行。選擇健壯母樹,在距樹干 1米以外、順根延伸方向挖取0.5~1厘米粗的側(cè)根,剪成約20厘米長,捆成小捆,埋入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催芽。約 1月后,即可放入苗床育苗。從出圃的良種壯苗根部修剪下適量的苗根,較之挖大樹根苗更節(jié)約勞力,埋根成活率可提高30%左右。采用丁字形芽接法繁殖漆樹苗,操作簡便,工效快、成活率也高。
春季是主要的造林季節(jié),但春季干旱多風的地區(qū)宜在秋季造林。造林密度視立地條件和品種而定,一般樹冠寬闊的品種(如大紅袍)每畝30余株;冠幅中等的品種(如陽高小木)每畝50余株;冠幅小的品種(如火罐子)每畝 100株左右。70年代以來進行了飛機播種營造漆林的試驗。漆樹與華山松或油松混播,效果良好。由于漆樹萌芽力很強,當經(jīng)過若干年采割漆液的大樹樹勢衰退時,可對之進行萌芽更新。
較普遍的病害是毛氈病,可引起被害部位變形。發(fā)生在苗木莖、葉部的炭疽病可引起被害部變黑,枯死。害蟲有漆樹瘤葉甲、密點跳甲、野漆寬胸跳甲等,能致樹勢衰弱,影響漆產(chǎn)量。
用途 漆樹的主要產(chǎn)品是生漆。它也是用材樹種。邊材灰白色,心材黃綠色,色調(diào)鮮艷悅目,年輪明顯。耐腐、耐濕、少見蟲害。宜作樁木、坑木、電桿和家具用材,也可作細木工制品及建筑物的室內(nèi)裝飾。果實的中果皮含有漆脂(俗稱漆蠟),其主要成分飽和脂肪酸是制造肥皂的優(yōu)良原料。漆仁油為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不干性油,可用作油漆工業(yè)原料,也可供食用。葉、花、果實和干漆可入藥。
一般一年生漆樹苗高70-100厘米,地徑1厘米以上,可用于造林漆是中國古老的經(jīng)濟樹種之一,籽可榨油,木材堅實,為天然涂料、油料和木材兼用樹種。漆液是天然樹脂涂料,素有"涂料"的美譽。,
有資料記載:漆樹屬于落葉小喬木,樹皮灰白色而粗糙,呈不規(guī)則縱裂,小枝粗壯,頂芽大而顯著,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常螺旋狀排列。有小葉4—6對,葉軸圓柱形,開花時外卷,花絲線形,乳白色。果序下垂,核果腎形或桶圓形;外果皮黃色無毛,光澤,成熟后不裂。中果皮蠟質(zhì),具樹脂道條紋,果核棕色,與果同形,長約3毫米,寬約5毫米,堅硬。漆樹的花期在5至6月,果期在7至10月。中國的古代人,采集漆樹樹皮所分泌的汁液,加工成大漆,涂在木器的表面上,既美觀又可以防蟲蛀,是保護木器的好材料。漆樹在北方并不多見,多生長在南方的閩南地區(qū)。目前,在本溪所發(fā)現(xiàn)的漆樹,主要是思山嶺一帶較多,比如:思山嶺的拉蓋子障城,思山嶺后山的障城里外就有多棵漆樹;在南芬細河西的山腳下,就有一大片漆樹。這是一位已經(jīng)過世的老人,當年被南方來賣樹苗的騙子給騙了,買的是家核桃樹,樹苗長大后卻變成了一大片漆樹。在臥龍的小峽谷里,也有人發(fā)現(xiàn)過漆樹。
繁殖及栽培方法 采種。小隴山林區(qū)漆樹種子于9~10月成熟,成熟的種子外皮呈黃褐色,長期不脫落,9~11月都可采集,以霜降前樹木落葉時采集較好。前期采種,可用鐮刀將果穗采下,切忌損傷小枝,以免影響生漆產(chǎn)量;11月間采種時,則可搖動樹干,就地撿拾落地的種子。采種時應(yīng)選擇15年生以上的健壯漆做母樹,好分品種采集,分別處理和貯存。采回的果實,先攤晾3~5d,陰干后除去果梗和雜質(zhì),然后用磨子或碾子、石臼等擦爛果皮,除去果皮和雜質(zhì)。所得種子即可裝袋干藏。漆種子處理。一般采種后沙藏至翌年春天播種。因種子外皮含蠟質(zhì),播前應(yīng)先將種子放入70%的草木灰水中(草木灰:水=3:7)或70℃的堿面水中(堿面10g、水25kg)浸泡,待水冷卻后搓去蠟皮,用水沖洗后,再用粗沙將種子搓1~2次。然后用清水漂凈,撈出,后用濕潤的河沙進行層積催芽,至種子裂嘴后播種。
———— 認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