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別名 |
石雕寺廟擺件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中國以石造橋的歷史悠久,有許多是代表性的建橋史碑,在國際建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石橋建造中,應(yīng)用石雕刻藝術(shù)進(jìn)行裝飾的方法很普遍,從古至今都有。如河南省臨穎縣小商橋,建于隋代(公元584)還略早于的河北趙州安濟(jì)大石橋,雖經(jīng)一千多年風(fēng)風(fēng)雨雨,但橋面的人與物雕工精巧別致,至今沒有變形,保存完好。橋主孔中間石雕刻的吸水獸、橋墩上層條石的力士雕、橋拱上雕刻的“飛馬踏云”、橋主孔與腹孔之間連接處雕刻的龍頭等實(shí)屬國內(nèi)的石雕刻藝術(shù)。石橋石雕多以龍、獅、吸水獸和力士造型為主,常見于橋墩和橋欄,制作選材的石料有砂巖、大理石、花崗石等。
除極少數(shù)為無字碑外,一般都是文字碑。通常碑的碑體上刻以文字,有的伴刻紋飾。碑座、碑蓋多雕刻紋飾、鳥獸、花草、吉祥物,帝王家的碑蓋上還雕刻有龍鳳等。制作碑的石料以大理石居多,砂巖、花崗石也常用。石碑有的個體,有的成為群體碑林。石書則以石代紙、以鐫刻代筆寫,巧奪天工。石碑、石書雕刻名作甚多,如《西安碑林》包括從漢至清的歷史碑碣3000多種,是全國大石書藏館,與正在興建的開封《翰林碑林》合在一起可以說是碑的海洋,集歷代書法家之楷、行、草、篆、隸、魏體書法之大成。
除石碑書和山崖石刻等大型雕刻外,還有另外一些石書石刻,如帝王陵墓中的哀冊和現(xiàn)代精刻小型石書等,如唐太子墓中發(fā)掘的100余件漢白玉哀冊,現(xiàn)代成都用瓦板巖刻制的《三十六計》石書六本共26頁1278字,用打眼線裝訂成冊,每頁厚2.2.6mm,可供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