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別名 |
茶圣陸羽,茶神陸羽,福祿壽三星,壽星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產地 |
河南 |
包裝 |
木盒包裝 |
尺寸 |
3厘米~6厘米 |
加印LOGO |
不可以 |
適用場所 |
家居 |
送禮對象 |
其它 |
制作工藝 |
雕刻 |
一、陸羽的生平經歷
身世坎坷:陸羽是個棄兒,自幼無父母撫養(yǎng),于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被遺棄在寺廟附近,后被龍蓋寺主持智積禪師發(fā)現并抱回寺中收養(yǎng)。他無名無姓,讀《易經》后自定姓為“陸”,取名“羽”,以“鴻漸”為字。在寺廟中,他學文識字,習誦佛經,但并不愿皈依佛法,十二歲逃出寺廟到戲班子里學演戲,成為一名優(yōu)伶。后來得到被貶官至竟陵當郡守的李齊物的賞識,得以拜入名師門下學習文化知識,又與被貶為竟陵司馬的崔國輔相識,二人常一同出游,品茶鑒水,談詩論文3。
游歷考察與交友:二十一歲時,陸羽決心寫《茶經》,開始了對茶的游歷考察,躬身實踐,遍游茶區(qū),考察搜集大量資料,累積了豐富的品泉鑒水經驗。他得到詩僧皎然的幫助,二人結為忘年交。經過十余年,實地考察了三十二個州,終隱居苕溪,在皎然的幫助下開始寫作《茶經》。陸羽一生可能三次到過湖南,其中至少二次在長沙有過相當長的逗留時間,還與懷素相識成為摯友,并且品評天下二十處茶泉,軼事歷代相傳34。
二、陸羽被稱為“茶神”“茶圣”的原因
撰寫《茶經》:他結合前人經驗和自身飲茶實踐、茶學知識,花費二十六年,寫成共三卷十節(jié),約七千字的茶葉專著《茶經》。這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早、完整、全面介紹茶的著作,被后世譽為茶葉百科全書。《茶經》涵蓋了茶的起源、功效、分類,以及采茶、制茶、飲茶的工具、方法等學問,反映當時茶葉在采摘、制作、鑒定、烹飪、飲用等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也說明唐代茶葉生產相對發(fā)達,飲茶之風盛行,讓世人對茶有了更多的了解,是他對茶學的貢獻之一35。
對茶文化的貢獻
茶葉品鑒與分類:陸羽注重對茶的品鑒和茶葉的分類,他將茶葉分為六個等級,從的“貢茶”到中等的“龍團”,再到普通的“細茶”等。
提出“以茶為藥”理念:認為通過不同的制作工藝和飲用方式,茶可以起到保健和治療疾病的作用,使茶從普通飲品成為受人尊重和追捧的文化。
奉茶之道:他提出“一片相思,萬水千山”,強調品茗時需沉下心來細細品味茶的滋味和歷史底蘊,還倡導以“三致敬”為原則的茶道,即致敬茶葉及種植者的辛勤勞動,致敬制茶者的技藝和智慧,致敬茶飲者的珍惜和享受,這種尊重茶的態(tài)度讓茶文化傳承至今。
推廣茶藝:《茶經》問世后,陸羽名聲遠揚,但他未接受朝廷留京為官的邀請,而是周游各地推廣茶藝,使得茶逐漸成為古代民間的主要飲品,茶事于唐代大盛,飲茶之風普及大江南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