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鏡拍賣行情觀察:戰(zhàn)國銅鏡拍賣價格走高
服務(wù)項目 |
免費鑒定,拍賣,修復(fù),私下交易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主持人 |
有 |
類型 |
國家文物鑒定中心 |
唐 花瓣形龍紋銅鏡 33.85萬美元 思源堂舊藏
9月16日,紐約佳士得“思源堂中國青銅器珍藏”專拍后一件拍品——唐代花瓣形龍紋銅鏡以超出估價數(shù)倍的33.85萬美元成交(約合229.74萬元人民幣),創(chuàng)造了紐約市場近年中國銅鏡拍賣紀(jì)錄。
市場觀察人士指出,“思源堂舊藏的這面唐鏡估價4萬至6萬美元,已不能說低了,基本上符合當(dāng)前中國市場中唐鏡的行情。之所以能拍到33萬多美元,說明近年銅鏡行情迅速走高的事實,確實影響到了歐美市場?!?br />
是次思源堂舊藏專拍13方中國銅鏡,時代涵蓋了戰(zhàn)國、漢代、三國、隋、唐,成交11方,8方成交價超過10萬元人民幣,其中2方價超10萬美元。除上述唐代花瓣形銅鏡外,編號911的隋/唐早期十二生肖紋銅鏡估價僅6000至8000美元,12.25萬美元拍出(約合83.14萬元人民幣)。13方拍品以戰(zhàn)國和唐代制品所占比例大,成交,8方品中唐鏡6方,戰(zhàn)國2方。戰(zhàn)國中晚期(公元前4至3世紀(jì))透雕方形青銅鏡背1.5萬美元成交,戰(zhàn)國晚期山字紋銅鏡4.375萬美元拍出。
中國銅鏡何時走上歐美地區(qū)拍場,缺乏資料佐證。在中國內(nèi)地,銅鏡出現(xiàn)在大型拍賣會且拍出則見于2001年4月25日中國嘉德春拍,1方直徑30厘米的唐代平脫銀庭院仕女游樂圖銅鏡,估價15萬至10萬元,竟拍至45.1萬元,創(chuàng)中國銅鏡。這一結(jié)果讓收藏者喜出望外,讓拍賣從業(yè)者充滿信心。
銅鏡拍賣的嘉德樣本
2004年秋拍至今年秋拍,中國嘉德在春秋大拍推出13場銅鏡拍賣,除2004年秋(銅鏡55方)、2005年春(銅鏡178方)是合并在古錢幣專場拍賣外,2005年秋拍即將銅鏡作為立的專場來運作,上拍11個專場。成交額也從2005年秋的410.2萬元,發(fā)展到了今年春拍的1626.5萬元,成為全球銅鏡拍賣的重要平臺,并初步構(gòu)建起中國古代銅鏡價值價格評估體系。提到銅鏡收藏拍賣,無不以中國嘉德的拍賣品作為樣本來分析。
我們從中國嘉德2005年以來銅鏡專場上拍量、成交額、成交率及各場次單方銅鏡的成交價,就可基本厘清六年來銅鏡的市場行情。2004年秋拍時,該公司的上拍55方銅鏡僅流拍1方,只是成交價格較低,多數(shù)在幾萬元拍出,價格超過10萬元的僅3件,唐代雙鸞瑞獸葵花鏡以27.5萬元居。2005年秋拍中國歷代銅鏡專場上拍銅鏡235方成交99.15%,成交額410.20萬元。因市場整體行情走低,2006年銅鏡拍賣不盡如人意,春拍推出臺灣藏家息齋藏鏡及中國歷代銅鏡拍賣,共上拍銅鏡168方,成交57.74%共97件,成交額490.68萬元;因春拍成交率下降,秋拍銅鏡專場上拍數(shù)量減至87件(銅鏡79方),成交率35.63%,成交額降至131.35 萬元。這種情況2007年好轉(zhuǎn),春拍銅鏡專場上拍92件(銅鏡68方),成交率80.43%,成交額亦升至268.37萬元;秋拍銅鏡專場數(shù)量又回升到了200件(銅鏡117方),成交率82.50%,成交額突破500萬元,達(dá)595.94萬元。2008年春拍銅鏡專場256件(銅鏡105方),成交率82.42%,成交額636.46萬元;秋拍專場拍品264件(銅鏡131方),成交率58.33%,成交額635.58萬元,估價55萬至70萬元的元代纏枝花卉鏡拍到100.8萬元,是首方價超百萬元者。2009年春拍上拍284件(銅鏡199方),拍出72.54%,成交額586萬元,單方銅鏡拍賣的價格繼續(xù)走高,估價50萬至60萬元的隋唐十二生肖四神鏡拍至112萬元;秋拍時無論單方拍品的成交價,還是整體成交額都有突破——207件(銅鏡143方)成交79.71%共165件,成交額1179.81 萬元,以268.8萬元成交的唐代海獸葡萄鏡標(biāo)志著銅鏡步入時代。今年春拍,銅鏡專場208件(銅鏡162方)成交80.76%,成交額已達(dá)1626.5萬元,編號7264的唐代海獸葡萄鏡估價30萬至50萬元,拍至120.96萬元。
2010年秋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嘉德征集到一批的銅鏡,有品質(zhì)上佳的珍品,極可能刷新紀(jì)錄。
蘇富比、佳士得在紐約和倫敦常有數(shù)量不多的銅鏡上拍,遠(yuǎn)不及中國市場受歡迎,成交價過5萬美元者不多見。
筆者整理了中國嘉德、崇源國際、紐約佳士得、紐約蘇富比等公司2005年至今的數(shù)據(jù),拍賣的銅鏡時間跨度上迄商周,下至清末,商周、春秋、三國、魏晉南北朝、五代等銅鏡上拍量有限,且品質(zhì)不高,者不多,多為數(shù)萬元,普通品也幾千元;遼、宋銅鏡雖存量不少,但品質(zhì)佳者不多,價格不高,10萬元左右;金、元銅鏡數(shù)量少,三五十萬元;明清銅鏡亦不多。
拍場上主要是戰(zhàn)國、兩漢、隋代、唐代等時代銅鏡占主體,上拍量大的當(dāng)數(shù)兩漢銅鏡,其次是戰(zhàn)國及唐代銅鏡,成交價以唐鏡高,超過百萬元成交的銅鏡大部分是唐鏡,偶爾也有元代、遼代銅鏡能拍出。
戰(zhàn)國銅鏡價格走高
銅鏡研究孔祥星認(rèn)為,“從世界范圍看,銅鏡大體可以分為東、西兩大系統(tǒng):一是以我國代表的圓板具鈕鏡(在圓形鏡背上有鈕)系統(tǒng),一是以埃及、希臘、羅馬為代表的圓板具柄鏡(鏡身下部有供手握的銅把)系統(tǒng)?!鼻宕~鏡收藏家梁上椿在《古鏡研究總論》中曾對中國古代銅鏡的起源、發(fā)展過程列出過一個演變過程:“止水——鑒盆中靜水——無水光鑒——光面銅片——銅片背面加鈕——素背鏡——素地加彩——改繪彩加鑄圖紋——加鑄字銘”。從考古出土實物考察,中國早在齊家文化時期就已鑄造銅鏡,至清末,中國使用銅鏡歷史長達(dá)4000多年。期間經(jīng)歷了戰(zhàn)國、兩漢、隋唐時期的鑄造盛世,宋、元、明時期的世俗化時期,發(fā)展到清代逐步為玻璃鏡所代替。
筆者查證,拍場上商周銅鏡數(shù)量有限。2005年以來,北京地區(qū)上拍過商代銅鏡9方,成交8方,成交價均在萬元以上,2方價超10萬元。成交過的商鏡品種有葉脈紋鏡、六芒星紋鏡、環(huán)狀光芒紋鏡、放射鋸齒紋鏡、光芒鏡、弧線紋鏡、人物鏡。代表者首推中國嘉德今春上拍的商代六芒星紋鏡,11.2萬元成交,此鏡直徑6.7厘米,弓形鈕,以一周凸弦紋分區(qū),凸弦紋與鏡緣間以不規(guī)則六角形圖案裝飾,飾凸點紋,素雅古樸,是早期幾何形銅鏡簡單紋飾的代表品。商周時期的銅鏡以安陽婦好墓出土的4面具代表:尺寸較小,圓形鏡多數(shù)直徑尺寸在10厘米之內(nèi),且鏡面較薄。此時鏡鈕所占比例較大,甚至有平行雙鈕,多數(shù)以簡略的幾何紋作為裝飾圖案,取自大自然的葉脈紋、光芒紋、鋸齒紋占主流,鮮見動物、瑞獸、人物紋飾。像2008年中國嘉德秋拍第4201號商代人物鏡非常,直徑5.7厘米,以1.232萬元拍出,“主紋飾為兩人物對鈕而立,人物修長、生動自然,銹色熟美”。明確出自周代的銅鏡拍場上極為。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銅鏡鑄造飛速發(fā)展,北京故宮博物院銅鏡丁孟指出,“無論是銅鏡的鑄造工藝,還是鑄造的數(shù)量,都大大超過了以前?!y飾達(dá)15個大類,并且出現(xiàn)了各種特殊工藝裝飾藝術(shù),如涂朱繪彩圖案、金銀錯圖案、透空雕圖案等?!痹谠煨汀⑩o制、紋飾、銅質(zhì)等方面具有共同性:形制規(guī)范、紋飾精美、輕巧典雅,“標(biāo)志著中國古代銅鏡已經(jīng)從早期的稚樸走向了成熟”。
拍賣成交的春秋銅鏡少于戰(zhàn)國鏡,價格也不及戰(zhàn)國鏡。近六年來中國市場成交價超過萬元的春秋鏡約十余方,價超10萬元者4方,中國嘉德占3方,且均為龍紋鏡。2009年秋成交2方:11.2萬元成交的交龍紋鏡,直徑8.8厘米,瓦形鈕,12條浮雕交龍紋2條一組,相互纏繞,龍鱗以斜線裝飾,極為特;以33.6萬元拍出的十二龍紋鏡是春秋銅鏡的成交紀(jì)錄,直徑10.3厘米,所雕龍紋為牛頭、馬面、鹿耳、豬鼻,偶蹄,神態(tài)生動活潑。今年春拍19.04萬元成交的龍紋鏡直徑9.5厘米,鈕為少見的蹲坐獸形鈕,以繁密的點狀紋作地紋,主紋為內(nèi)外兩層變形龍紋,相互勾連組合成連續(xù)圖案,以簡單中見細(xì)致精巧。其他成交的春秋銅鏡紋飾主要以動物紋、神獸紋為主,也有幾何紋、植物紋等,如雙鈕三角勾連雷紋、盤蛇紋、雙蛇食蛙紋、虎紋、三龍五虎紋、獸紋、素弧紋鏡、饕餮鳳鳥紋、透雕雙螭龍、雙圈獸紋、葵花素鏡等等。
戰(zhàn)國銅器制作的重心轉(zhuǎn)移到了日常用具方面,銅鏡鑄造發(fā)展,統(tǒng)治普遍使用,鑄造質(zhì)量遠(yuǎn)超春秋時期。從出土實物看,已有十幾個省市出土過戰(zhàn)國銅鏡,北方的河南及南方的湖南是當(dāng)時具影響的鑄鏡中心。戰(zhàn)國鏡不僅尺寸大——多數(shù)在10厘米以上,且紋飾豐富,工藝復(fù)雜。紋飾仍以幾何紋為主,尤于山字紋鏡分布廣,動植物紋飾也日漸成熟,如龍、鳳等瑞獸紋銅鏡數(shù)量大增。拍場戰(zhàn)國銅鏡紋飾也主要是這幾類,拍出的山子紋鏡有六山鏡、三山鏡、四山鏡、五山鏡,瑞獸動物紋飾鏡有八龍鏤空鏡、四獸紋鏡、彩繪龍紋透雕銅方鏡、蟠螭紋鏤空鏡、八鳳紋鏡、鑲嵌綠松石云紋鏡、龍紋鏡、鏤空鳥紋方鏡、鑲嵌綠松石鏤空龍紋鏡、龍鳳連弧鏡、龍紋方鏡、菱格蟠螭紋鏡、變形龍鳳紋鏡、三龍鏡、鏤空蛙紋鏡等。2004年中國嘉德第83期小拍,直徑10.5厘米的戰(zhàn)國三山鏡、直徑21厘米的四山鏡皆從無拍至13.2萬元。今春,直徑15.7厘米的戰(zhàn)國八鳳紋鏡,也在該公司拍出39.2萬元,鏡背4個主紋區(qū)內(nèi),“每區(qū)內(nèi)飾兩只尾部纏繞的鳳紋,地紋為菱形云雷紋和魚子紋,工藝極為精細(xì)”。
9月16日,思源堂舊藏直徑17.1厘米的戰(zhàn)國晚期山字紋銅鏡以4.375萬美元拍出(約合人民幣29.7萬元)。同場上拍4方戰(zhàn)國銅鏡,成交3方,2方價超10萬元人民幣??梢姂?zhàn)國銅鏡在紐約市場的行情亦不差。目前,國內(nèi)戰(zhàn)國銅鏡的品拍賣成交價多在30萬至60萬元間,少數(shù)破百萬元,中檔品價格多在10萬元至30萬元,品相上佳的普通品也要數(shù)萬元。中國市場歷年約43方戰(zhàn)國銅鏡成交價超20萬元,中國嘉德就有17方價超10萬元。2007年中國嘉德春拍時,戰(zhàn)國六山鏡已拍至47.04萬元,此鏡直徑17.1厘米,厚0.68厘米,三弦鈕,六山字紋為主體裝飾,此鏡有裂尚能拍到如此,可見其度不一般。六山鏡出土少,所知僅廣州南越王墓出土過1方,上海博物館藏有1方。
圓形無柄銅鏡多需與鏡座和支撐桿配合使用,銅鏡的背鈕就是用作穿系的。具體怎么使用,晉朝畫家顧愷之《女史箴圖》卷有段繪一婦女對鏡梳妝情景,銅鏡系在鏡臺上,整個置鏡設(shè)備為三段:鏡座、妝奩盒、鏡臺,以一根三段式的立桿串連。2009年中國嘉德秋拍以100.8萬元成交過一方戰(zhàn)國時期的銅鏡座,鏡座的八棱體銅座上鑲鑄有圓雕的飛龍飛鳳,由裝飾的浪漫詭譎程度看,應(yīng)是出自楚國之物,是了解古代銅鏡使用情況的難得實物。
漢鏡是銅鏡收藏的主體
秦、西漢、新莽、東漢以及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即公元前206年至公元589年)的銅鏡,歷來被銅鏡研究者譽為“中國古代銅鏡發(fā)展史中的繁榮時期”,實際上,這一時期銅鏡鑄造具代表性的只有兩漢,東漢以后戰(zhàn)亂連年,社會動蕩,鑄鏡規(guī)模遠(yuǎn)不如前,只是風(fēng)格依然延續(xù)著兩漢傳統(tǒng),因此也有學(xué)者將這一時期的銅鏡稱為“漢式鏡”。拍場上這一階段的銅鏡主要是兩漢制品,數(shù)量大,價格也高??紫樾窍壬赋觯壕涂脊懦鐾廖镆约懊耖g收藏的收藏情況來看,還是以漢鏡為主,收藏家藏品中漢鏡約占80%。
秦代國祚短暫,鑄鏡數(shù)量不多,考古發(fā)掘尚未有大規(guī)模的秦代銅鏡出土,有行業(yè)人士表示,現(xiàn)今博物館、私人收藏的秦鏡多只有五六面,拍場更是稀見。2007年7月22日北京翰海夏季拍賣會出現(xiàn)過兩方標(biāo)為秦代的四山紋銅鏡(直徑9.8厘米)、螭龍紋銅鏡(直徑9.5厘米),均估價8000元至1.2萬元,惜流標(biāo)。
劉邦建立西漢帝國,中國進入的發(fā)展時期,銅鏡使用廣泛,鑄造品種、數(shù)量、工藝大幅度提高。就全國出土銅鏡而言,漢鏡多,由南至北,漢代墓葬約1/4,甚至1/2都有銅鏡隨葬。漢鏡形體明顯加大、加厚,紋飾中地紋減少,主體紋飾,浮雕技法廣泛應(yīng)用。主要特點表現(xiàn)在這幾個方面:是紋飾以奇禽異獸為主要內(nèi)容,據(jù)孔祥星研究,“漢鏡主題紋飾內(nèi)容廣泛,氣勢雄偉,視野開闊,情感強烈。天,上,人,間,神人世界,奇禽異獸,五彩紛呈”。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組成的“四神”題材,在漢鏡紋飾中為流行。同時,人物紋飾也大量出現(xiàn);其次是銅鏡鑄刻文字,但當(dāng)時減字、減句、省略筆畫的情況普遍,自此影響了中國銅鏡鑄銘一千多年。這一時期銅鏡不再為上層社會壟斷,已經(jīng)發(fā)展成流通商品,和民間都鑄鏡出售。
傳世的兩漢銅鏡“黑漆古”形象普遍,中國市場拍賣的銅鏡中,兩漢制品占半數(shù)——以今年中國嘉德春拍的銅鏡專場為例,上拍的162方銅鏡中,漢鏡60方。近六年來,成交價過10萬元的兩漢銅鏡六七十方之多,價格、數(shù)量僅次于唐鏡。品質(zhì)上佳的2方西漢鏡2007年春在中國嘉德拍至47.04萬元——西漢連弧紋銘帶鏡應(yīng)是清宮舊藏,原包裝所附帶的字畫里兩面,落“臣徐揚恭寫”和“臣梁國治敬臨”款。據(jù)雅昌藝術(shù)網(wǎng)統(tǒng)計,近六年約上拍過586方西漢銅鏡,成交478方,價超10萬元的20方(中國嘉德成交者占12方)。2004年中國嘉德首拍西漢銅鏡,同年各個場上拍69方西漢銅鏡,直徑21厘米的4114號西漢七乳四神鏡拍至18.15萬元。今春該公司銅鏡專場就有8方西漢銅鏡成交價超過10萬元,價超40萬元者2方:直徑18.9厘米的七乳瑞獸鏡47.04萬元,直徑19.5厘米的“千秋萬歲”銘連弧銘文鏡44.8萬元。成交的西漢銅鏡尺寸多在10厘米以上,鏡面寬厚,主體紋飾,代表品有四乳八龍鏡、四龍紋鏡、七乳四神鏡、四神博局紋鏡、博局蟠龍草葉紋鏡、百乳鏡、大樂貴富蟠龍紋鏡、五乳禽獸鏡、尚方規(guī)矩四神鏡、“長宜子孫”四乳神獸鏡、雙圈銘文鏡、星云鏡、鳥獸紋博局鏡、四乳草葉紋鏡等等。
新莽時期銅鏡拍場不多,中國嘉德2006年11月上拍過2方紋飾相似的拍品:估價6萬至8萬的“新家”規(guī)矩鏡流標(biāo),直徑16.55厘米,主紋飾為青龍、白虎、朱雀、瑞獸,兩組銘文為“長宜子孫”“新家有善銅出丹陽,取之為鏡清如明,左龍右虎備四旁”;“新有善同”規(guī)矩鏡2.2萬元成交,直徑13.9厘米,鑄“新有善同(銅)出丹陽,和已銀錫青且明,左龍”銘。
東漢銅鏡拍賣成交價普遍西漢鏡,2005年以來大約有30方價超10萬元,其中12方在今年個月拍出。2003年5月30日德國納高上拍的直徑16厘米的東漢/六朝銅鏡以1.37萬歐元拍出。2005年中國嘉德春拍,直徑19.7厘米的東漢畫像鏡由無拍至13.2萬元。2008年5月14日,倫敦蘇富比上拍的東漢晚期/六朝早期鑲金箔鐵鏡,估4000至6000英鎊,因此時段鐵質(zhì)鏡少見,且采用特殊的鑲金箔工藝,更顯珍貴,故受到收藏者追捧,拍至9.05萬英鎊,是貴的一方東漢鏡。2009年中國嘉德春拍,直徑13.2厘米的東漢章和元年紀(jì)年龍虎鏡拍至78.4萬元,是鏡“鈕兩側(cè)一龍一虎相峙而立,并壓于鈕座下,一只小鳥置于鈕下方,“章和元年”為公元87年,在歷史上只存在了短短的兩年,年款鏡實為少見。今春,該公司上拍的東漢半圓方枚神獸鏡以42.56萬元拍出,直徑16.4厘米,主紋飾為四組仙人馭龍圖。東漢人物畫像鏡流行,今年中國嘉德春拍以25.76萬元拍出的東漢神人畫像鏡直徑13.8厘米,四段主體紋飾每段表現(xiàn)的人物圖案各不相同,匠心,所配動物紋飾種類豐富,“有禽鳥、魚、烏龜、犀牛、兔、九尾狐等造型”。
三國、魏晉南北朝銅鏡鑄造水平大幅下降,工藝粗糙,紋飾精細(xì)者數(shù)量少,整體鑄造量減少,拍品數(shù)量不多,價格不高,價格僅數(shù)萬元,普通品也就三五千元。三國時期銅鏡歷年約有18方成交價過萬元,2006年中國嘉德秋拍,東漢/三國時期的一方變形四葉對鳳鏡以5.5萬元拍出,算是較貴的三國鏡了。拍場出現(xiàn)過的五鳳元年款紀(jì)年鏡、三段重列式神人鏡、大吉四葉對鳳鏡、變形瑞獸對鳳鏡、重列式神仙瑞獸鏡、環(huán)繞式神獸鏡、龍虎對峙銘紋鏡成交價較高。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銅鏡拍賣量和價都略勝三國鏡。2007年中國嘉德秋拍,直徑20.5厘米的南北朝/隋代四神鏡估28萬至32萬元,以31.36萬元成交。這一時期能拍出數(shù)萬元的銅鏡品種有環(huán)狀乳神獸鏡、生肖鏡、四神十二生肖鏡、四龍鏡、重列式神仙瑞獸鏡、半圓方枚重列神獸鏡、“吾作”半圓方枚神獸鏡等。
唐代銅鏡屢創(chuàng)
隋唐銅鏡是中國銅鏡發(fā)展的鼎盛時。丁孟在《銅鏡鑒定》中指出,隋唐銅鏡“不僅在題材內(nèi)容、造型裝飾、工藝技法上有所突破創(chuàng)新,在鑄造技術(shù)上也達(dá)到了的高峰。因而無不顯得粗致敦厚、雍容華貴、斑斕瑰麗、锃亮如銀。金銀平脫、螺鈿嵌鑲、鉛花、銀殼更是新辟的工藝品種。紋飾圖案豐富多彩、自由活潑,寓有吉祥富貴和向往仙山瓊閣的審美觀念?!?br />
拍場上被定為隋代的銅鏡數(shù)量很少,多標(biāo)注為“隋唐”,近六年中國嘉德成交價超過10萬元的“隋”或“隋唐”銅鏡十余方,其中,確定為隋代的僅2方:2008年春拍的瑞獸花卉銘文鏡31.36萬元拍出,2009年秋拍的四靈十二生肖鏡11.2萬元拍出。被定為隋唐者多能拍出,如2005年11月上拍的隋唐“放日圓形”瑞獸鏡以29.7萬元成交;2009年春拍直徑15厘米的隋唐十二生肖四神鏡估50萬至60萬元,竟拍到了112萬元;今春,又有2方拍出,“湛若止水”團花紋鏡87.36萬元和仙山四靈十二生肖銘文鏡67.2萬元,前者直徑23.5厘米,紋飾為佛教盛行的蓮花,鑄“湛若止水,皎如秋月,清暉內(nèi)融,菱花外發(fā),洞照心膽,屏除妖孽,永世作珍,服之無沐”銘文,后者直徑21.9厘米,所鑄兩組銘文分別為:“仙來照月,蓮開□發(fā)”,“仙山并照,智水齊名?;ǔG采,月夜流明。龍盤五瑞,鸞舞雙情。傳聞仁壽,始驗銷兵”。其他還見有“放日圖形”瑞獸鏡、伽陵頻伽鏡、團花銘文鏡、靈山團花紋鏡、“端午”四靈八卦十二生肖鏡等等品質(zhì)較高。
每季銅鏡拍賣多是唐鏡占。2001年以來,僅中國市場成交價超過30萬元的唐鏡50方以上,且半數(shù)價超50萬元,價格過百萬元有5方。2001年中國嘉德春拍唐代平脫銀庭院仕女游樂圖銅鏡就拍至45.1萬元。2009年秋拍直徑17.7厘米的海獸葡萄鏡以268.8萬元創(chuàng)中國銅鏡拍賣紀(jì)錄,海獸葡萄鏡唐代的銅鏡名品,常拍出。今春,直徑21.3厘米的海獸葡萄鏡以120.96萬元拍出。
唐鏡大、小型鏡均鑄造精細(xì),造型多樣,圓、方之外,菱花、八棱、八弧、委角形鏡大量出現(xiàn);紋飾題材內(nèi)容廣泛,由出現(xiàn)過的拍品可以看出,唐鏡中花鳥圖案、瑞獸圖案使用普遍,而且各種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歷史典故也是經(jīng)常表現(xiàn)的題材,甚至當(dāng)時上層社會流行的打馬球的生活場景,在銅鏡上也有所表現(xiàn)。傳世唐鏡表面的顏色除常見的“黑漆古”外,銀白色也不少,也有深綠色的。中國嘉德歷年成交價較高的唐鏡多是海獸葡萄鏡,還有雙鸞麒麟飛馬鏡、月宮盤龍雙鸞鏡、八角五岳鏡、符箓紋八卦鏡、雙鵲云龍紋月宮鏡、“放日圖形”瑞獸鏡、靈山孕寶神獸鏡等等。
漢、唐銅鏡在北宋就是收藏家搜求的對象,王黼編撰的《博古圖錄》所收113面古鏡即分漢鏡、唐鏡兩類。研究人士指出,這一方面因為漢唐鑄鏡工藝達(dá)到了中國古代銅鏡的高水平,而另一方面是漢、唐銅鏡鑄造數(shù)量,品種、紋飾題材豐富,出土實物的參照樣本多,收藏者可以從大量傳世品中選擇喜歡的,可選性較強。以中國嘉德今春銅境專場為例,162方銅鏡,唐鏡達(dá)46方,漢鏡60方,其他時代的銅鏡一共才58方,且成交品皆為唐鏡——6方價超50萬元,1方價超百萬元。
有行家認(rèn)為,隨著銅鏡收藏、拍賣行情的日漸走高,收藏者對唐鏡的需求量增大,而傳世唐鏡數(shù)量有限,這就必然導(dǎo)致成交漲。
衰落期銅鏡亦不乏
唐以降至清末是鑄鏡衰落期。自唐末步入了持續(xù)的戰(zhàn)亂期,戰(zhàn)亂連年,影響銅礦缺乏,禁銅,鑄鏡日益衰落,雖然宋明兩代出現(xiàn)過短暫的復(fù)興,但影響有限。這里由拍場銅鏡出發(fā),略探這一階段的銅鏡行情。
據(jù)雅昌藝術(shù)網(wǎng)統(tǒng)計,中國市場上拍的五代十國銅鏡約59方,成交38方,過萬元者18方,其中僅3方價格剛剛超過5萬元(均由中國嘉德拍出)。今年中國嘉德春拍2方五代銅鏡價超5萬元:邊長18.7厘米的菩提樹方鏡5.376萬元,直徑26.8厘米的纏枝花卉紋鏡5.824萬元。拍場常見五代銅鏡品種有雙鳳方鏡、刻畫風(fēng)花雪月鏡、仙人鏡、鴛鴦荷花鏡、雙獅鏡、四飛仙方鏡、蜻蜓花卉鏡、八卦鏡、十二生肖鏡、陽燧鏡、雙鳳花卉鏡、國寶樹紋鏡、單龍鏡等。
遼鏡上拍量、成交價遠(yuǎn)超五代鏡,中國市場歷年成交價過萬元的遼鏡41方,其中8方價格在10萬至50萬元間,1方價超50萬元。代表性數(shù)2010年中國嘉德秋拍以56萬元拍出的遼代雙龍鏡,此鏡直徑25.2厘米,重1.97公斤,通體黑漆古,主體紋飾為兩條浮雕清晰的飛龍,古樸典雅,。拍出的遼鏡有瓜瓢鏡、花卉紋葵口鏡、花鳥鏡、鸚鵡鏡、亭臺人物撫琴鏡、摩羯鏡、飛天鏡、雙鳳鏡、填漆迦陵頻伽紋鏡、正衣冠雙鳳鏡、雙鸞銜綬鏡、武松打虎鏡、銅持鏡觀音鏡等。
2004年以來,中國嘉德拍出的宋代銅鏡約130余方,價格較低——成交價在1000元至1萬元間的銅鏡過百方,成交過超過萬元者32方,價格高的唐明皇游月宮鏡5.6萬元。價超萬元的宋鏡有詩文手柄鏡、“湖州石家”亞字形竹鶴鏡、鐘形仙人鏡、月宮題材故事鏡、云龍花卉鏡、觀音手柄鏡、“金成記”龍虎內(nèi)丹盾形鏡、八卦十二生肖道符鏡、鳳鳥方鏡、仙人仙鶴同春鏡、仙人觀瀑鏡、月宮故事鏡、菱花形雙鳳紋鏡、花卉鏡、龜背紋鏡、吳牛喘月鏡、許由巢父故事鏡等。
丁孟指出,“金代銅禁極嚴(yán),凡鑄造銅鏡均需檢驗、畫押。因而,金代銅鏡有一個重要特征,鏡邊緣鏨刻有官府驗記文字和押記?!苯痃R拍賣量有限,但。中國嘉德歷年成交價超過10萬元的約十余方,2008年秋拍的金代吳牛喘月仙人鏡具典型性,此鏡拍至84萬元,是金鏡。吳牛喘月鏡是宋金時期典型的鏡型之一,此鏡直徑27.4厘米,尺寸大,鑄工精美。拍場常見金代的雙魚鏡、長命富貴銅鏡、單龍鏡、瑞獸葡萄鏡、四鳳花卉鏡等。
元鏡鑄造兩極分化,“粗者甚粗,精者甚精”。拍賣價達(dá)百萬元——2008年中國嘉德秋拍,元代纏枝花卉鏡估55萬至70萬元,結(jié)果拍至100.8萬元。此鏡直徑35.6厘米,重4.69公斤,極為,所鑄花卉紋飾精美異常,“對比景德鎮(zhèn)元青花瓷器紋飾,頗有相通之處”,具有宋代纏枝花卉鏡的風(fēng)格。而鑄工粗糙者目前也就幾千元一方。鑄工、紋飾精美的元鏡不多,價超10萬元者僅數(shù)方。2005年中國嘉德秋拍,一方元代(明早期)的戲曲八仙人物鏡由無拍至10.12萬元,直徑10.5厘米,鏡背“表現(xiàn)出鏤空的舞臺和戲曲效果”,這與當(dāng)時的雜劇興盛關(guān)系致密,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藏有當(dāng)時表現(xiàn)戲曲人物紋飾的銅鏡。其他還見有佛像鏡、準(zhǔn)提菩薩銅鏡、準(zhǔn)提咒梵文鏡、雙龍鏡、“至元四年”雙龍鏡、人物瑞獸龜鈕復(fù)合鏡、
明清銅鏡世俗化現(xiàn)象明顯,因瓷器、漆器、銅器、琺瑯器、玉器等門類的工藝品制作技術(shù)發(fā)達(dá),鑄鏡邊緣化,多數(shù)只注重功能,輕視藝術(shù),精美的傳世品少見。異形鏡、手柄鏡增多,紋飾多注重寓意吉祥的圖案,鑄刻吉語的銅鏡數(shù)量增多。拍場成交價較高的明代銅鏡不多,中國嘉德2009年秋拍28萬元拍出的彩繪龍鳳鏡,直徑達(dá)40.8厘米,所鑄龍鳳圖案寓意“龍鳳呈祥”“富貴大吉”,“應(yīng)為官宦人家婚慶時所用之物”。2006年春該公司以12.1萬元拍賣的“萬歷年”龍鳳鎏金鏡也屬同類鏡。拍賣品中明代鑄刻吉語、吉祥圖案的銅鏡不少,該公司2007年秋拍曾上拍過3方:“百壽團圓”銘人物鏡,“湖州薛造”銘手柄鏡,多寶鏡(人物多寶紋為明代的典型紋飾)。像今年春拍的“洪武二十二年”龍紋鏡這樣的銅鏡實屬少見,直徑13.2厘米,鏡背左側(cè)鑄“洪武二十二年 正月造”銘(1389年),右側(cè)鑄一騰飛的云龍,龍紋風(fēng)格與洪武釉里紅瓷器上的龍紋相類,很明顯延續(xù)了元代龍紋的風(fēng)格。
清代工藝鑄造技術(shù)達(dá)到了封建社會的鼎峰,各類工藝品制作均達(dá)到了歷史高峰,對鑄鏡產(chǎn)生了負(fù)面影響,特別是晚期外來玻璃鏡的涌現(xiàn)。清代鑄鏡量較小,出現(xiàn)了以雕漆、掐絲琺瑯等工藝所制作的工藝鏡。拍場上清代銅鏡量小,中國嘉德每季僅上拍二三方,價格也不高。如今年春拍,162方銅鏡中清鏡3方,基本代表了民間清代銅鏡的收藏水平。清代雕漆龍紋鏡就是以雕漆所制工藝鏡的,拍出50.4萬元,此鏡直徑19.7厘米,主紋飾雕盤龍戲珠紋,是漆工藝、鑄銅工藝的代表品。另外兩方雖是傳統(tǒng)銅鏡,但是清代鑄鏡的特點明顯,關(guān)公畫像掛鏡直徑12.3厘米,一改鏡背設(shè)鈕的鑄法,無鈕,上方鑄一花瓣紋掛環(huán),鏡背主紋飾為一幅關(guān)公持刀撫髯坐像,鏡沿鑄二龍戲珠紋;“呂府”銘文鏡直徑14.8厘米,鏡背上部鑄“呂府”,左右兩側(cè)各鑄“金玉滿堂”、“長命富貴”吉語,是明清吉語銅鏡的代表品。2008年秋拍該公司以24.64萬元拍出的百子鏡,是清鏡的代表品,直徑47厘米,所鑄童子百戲圖,刻飾人物46人,其中老者2人,童子44人,“紋飾皆為凸起之單線白描鑄成”。
綜上所述,目前銅鏡收藏、拍賣漸入佳境,在漢唐銅鏡的帶動效應(yīng)下,各朝代銅鏡行情出現(xiàn)了上升跡象。每季拍賣較高的成交率,說明涉足銅鏡收藏、投資的群體在穩(wěn)步增長。北京地區(qū)去年以來開設(shè)銅鏡專場拍賣的公司增加了數(shù)家,上拍量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仿制的銅鏡贗品也比比皆是,筆者在一些古玩市場上見過大量的新仿品,有來看河南河北的,也有安徽等地的。
青銅鏡拍賣行情觀察:戰(zhàn)國銅鏡拍賣價格走高
本站為您免費提供:藝術(shù)品策劃包裝、藝術(shù)品攝影、藝術(shù)品鑒定評估、藝術(shù)品展覽展銷、行業(yè)期刊雜志推廣,實時輸送的古玩鑒定知識,歡迎訂閱此賬號!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