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開國紀念幣俗稱大胡子幣
據(jù)傳此幣系民國元年(1912年)南京造幣廠鑄。
1912年3月,孫中山先生將臨時大之位讓給北洋軍閥頭目袁世凱。不久,南京造幣廠設計制造了“袁像”開國紀念幣,僅壹圓一種幣值。
但此幣缺乏史料記載,因而泉界爭論較大,有部分錢幣收藏家認為是程德全在任江蘇都督時所鑄的開國紀念幣。
正面:鐫袁世凱留長須的七分臉像,居中;雕“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九字,兩旁花飾。
背:點圈內(nèi)為“壹圓”2字,兩側嘉禾和小葉相襯,英文為中華民國一元。
據(jù)傳此幣系民國5年(1916年)或民國8年(1919年)天津造幣總廠鑄造。
該幣史載不詳,舊說袁世凱為了復辟帝制,自封,自定洪憲年號,于民國5年特制以下3種幣型紀念章。
另據(jù)《中國紀念幣考》中所載,該幣是民國8年天津造幣總廠廠長李伯琦令唐尚金所雕,正面系借用“共和紀念幣”之3個版別的面模,即系袁世凱正面戎裝像。背面為大飛龍圖案(采用臨摹“洪憲小飛龍拾圓金幣”圖案刻制而成),這3個版別的3條龍身和龍爪都大同小異,惟有龍翅各不相同,另外還鐫有“”和“洪憲”等字樣。
李廠長因其雕刻精美,故下令試鑄若干枚。至于后人有否加鑄以及確切的制造背景,還請泉家繼續(xù)考證。
因該幣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鑄制,數(shù)量又不多,故具有較高的收藏,現(xiàn)分別介紹于后。
側面像銀圓
1931年鄂西北革命根據(jù)地鑄,僅壹圓一種幣值。
正面:點圈內(nèi)為側面像,外圈上鐫“中國蘇維埃造”6字,下為花飾。
背面:點圈內(nèi)為交叉的鐮刀和斧頭及“壹圓”2字,外圈為花飾,鑄量很少。
云南富字銀圓
云南邊區(qū)富字銀圓,據(jù)說是民國32年(1943年)在鑄。有一兩正銀和半兩正銀2種幣值,現(xiàn)介紹一兩幣。
正面:一“富”字。
背面:上鐫緬文,下雕“一兩正銀”
鄂西北房縣鑄正面像壹圓銀圓
此幣是1931年由房縣蘇維埃組織12個銀匠用手工鑄造,當年由鄂北農(nóng)民銀行發(fā)行,流通于以房縣為中心的鄂西北根據(jù)地。
正面:上方為“中國蘇維埃共和國國幣”,為像,下方為“一九三一年”。
背面:中間有“壹圓”字及鐮刀、錘子,上方雕有五角星,四周花飾。
平江縣蘇維埃壹圓銀圓
此幣由平江縣蘇維埃于1930年11月開始鑄造發(fā)行,共計1000元(枚),流通于湖南平江地區(qū)。現(xiàn)搜集到的有1931年鑄造的一種,重量27.17克,成色92%。1931年11月,成立湘鄂贛省蘇維埃后,平江縣蘇維埃銀圓即停止鑄造發(fā)行。
正面為“平江縣蘇維?!?,兩旁花星,下為“一九三一年制”。點圈內(nèi)為大五角星,為鐮刀和錘子;背面為中間“壹圓”字,兩旁則為嘉禾
喀什大清星月銀幣
該幣背面有11顆星星和11個彎月連綴,此幣邊道五角隔鐫有“六三九八”、“三二七六”、“〇〇〇一”、 “〇三五七”等數(shù)字,經(jīng)核查,實系電碼,應譯成“足湘壹兩”四字。
眾所周知,一個錢幣的發(fā)展史是一個國家重要的組成部分,就以我國為例來講,不同年代所生產(chǎn)的錢幣,不僅可以代表我國不同時期的社會演變,而且還可以在一枚枚的古幣身上反映出我國古代的、經(jīng)濟文化、社會在不同時期的變化。另外對于我國的古幣來說大多數(shù)都是使用貴金屬或者是白銀做鑄造的,因此對于其錢幣的本身來說就有著非常高的市場,在加上時代所賦予錢幣的歷史研究,以及藝術欣賞就使得其市場一直呈現(xiàn)出了上漲的趨勢。
尤其是在近年來,清朝所鑄造的錢幣成為了收藏者們的熱門,而在版式繁多的清朝錢幣中,光緒元寶成為了廣大收藏者們主要的收藏對象,但是在光緒元寶成為熱門藏品的藏品,網(wǎng)絡上也出現(xiàn)了不少的質疑聲說:“都說光緒元寶北洋造價格很高,者到底可不可信”?今天小編就這一問題,來給廣大收藏者們具體的分析一下,這光緒元寶錢幣到底值不值得收藏者們收藏。
在近兩年的古錢幣市場上,小編發(fā)現(xiàn)很多收藏家不太情愿收藏品相不好的藏品,而關于稀見種類或極美品相的錢幣,采購熱情較高。如今比較好出手的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孫小頭的商場可以說是古錢幣的。
那么,有品相好且稀有的錢幣究竟在哪里呢?究竟還存世多少呢?咱們無從知曉。
古錢幣收藏市場的活躍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各類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古錢幣紛紛走進大眾視野,光緒元寶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