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器發(fā)展到同治時期可以說基本可以定性了,所有的彩料,畫法,胎質(zhì)等都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過去的幾個朝代里。同治瓷器在畫法胎質(zhì)上很難與嘉慶晚期,咸豐,以及后面的光緒相判斷,差別很小。特別是在畫法上,我們很難評判一件瓷器到底是同治的,還是光緒的。因為他們相差不過10幾年而已。同治皇帝是清廷歷史上一個不光彩的皇帝,在他治下,沒有一天是由他自己主理朝政的,因此同治時期缺乏,更多的是一種傳承與交替。
清同治年間的粉彩,不少器物紋飾多用紅彩,而紋飾中所用紅彩暗淡凝膩;表面不夠光潤,是清代晚期紅彩的特點,這也是區(qū)別新仿同治粉彩瓷器的重要標準。同治粉彩蝴蝶白菜紋瓶,其紋飾的內(nèi)容和繪畫技法具有同時期的典型特點,胎體粗糙,厚重笨拙,粉彩色料中因粉質(zhì)較厚而顯濃厚,紅彩顏色較淡,表面不夠光潤,有些顯臟;而綠彩厚則色深,薄則色淺,色深者顏色泛黑,色淺者顏色泛黃。
清同治淡黃地粉彩蝴蝶八喜紋盤,高5.1厘米,口徑21.9厘米,足徑13.0厘米。盤口微撇,弧壁,圈足??谘赝拷鸩?。外壁白釉地上以粉彩描繪均勻分布的3枝折枝花紋,盤內(nèi)淡黃釉地上以粉彩描繪38只蝴蝶,間以8個金彩雙“喜”字,“喜”字筆畫均以礬紅彩勾邊。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中心署礬紅彩楷體“同治年制”4字雙行款。清同治淡黃地粉彩蝴蝶八喜紋盤是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大婚用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