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爐的款式很多,有大、小、方、圓、長,短不一;質(zhì)料也有銅、鐵、錫、石、陶瓷之別,以示身價有異;刻著不同的花紋和文字,表示用途各別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鸚鵡是一種人見人愛的吉祥鳥,羽毛艷麗,體態(tài)優(yōu)美,聰明伶俐,經(jīng)馴養(yǎng)后可模仿人語,在古代的達官和書香門第之家都飼養(yǎng)這種鳥作為寵物,它是地位、財富以及文化素養(yǎng)的象征和表現(xiàn)。畫面上的鸚鵡目光炯炯,嘴唇緊閉,展翅欲飛,飛向它所向往的地方。
如今,窯粘已成為鑒定瓷器真?zhèn)蔚拿卦E之一。足底露胎處可見所用瓷土為典型的乳白色高嶺土。爐的三只乳足極其飽滿,留有較深的摩擦痕跡,應(yīng)該是寺廟或大戶人家祭祀用的禮器,是傳世之。
這尊香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青花釉料發(fā)色比較。明末從嘉靖年始,從西域運來回青料,再配以江西的石子青,作為青花的色料?;厍嗔系谋壤缟愿撸瑒t青花色便呈鮮艷幽箐;石子青料如果用多了,色便呈灰藍。由于回青料價格昂貴,到萬歷末至天啟年時,多用石子青描繪紋飾。此爐上的青花色澤明亮清新,應(yīng)是萬歷年初中期的器物。
博山香爐也稱博山爐,又名熏爐,是西漢時期常用熏香器具,可用來熏衣、熏被以除臭、避穢。圖中的這個南北朝博山香爐高13厘米,直徑11厘米,上下兩層,可以自然啟合。上半部分的做工精細美觀,螺紋狀雕刻,像燃燒的火把,熱情奔放;又像一座峰巒疊嶂的仙山,自下而上,整個山脈錯落有致,加上中央的尖頂,正好為13條,這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里是個吉祥的數(shù)字。
博山香爐流行于漢、晉時期青銅器和陶瓷器。爐體呈青銅器中的豆形,有蓋,蓋高而尖,鏤空,呈山形,山形重疊,其間雕有飛禽走獸,象征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漢代盛傳海上有蓬萊、博山、瀛洲三座仙山。
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