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色漆在銅鏡背面素地上描繪花紋。河南信陽長臺關戰(zhàn)國早期楚墓中出土了幾面彩繪鏡。有以紅、黑、銀等彩色繪出的對稱云紋鏡;朱地上以黑、銀灰、繪出的蟠螭紋鏡;綠、朱、褐等色繪出的云紋鏡。湖南慈利楚墓出土了方形彩繪方格紋、圓形彩繪方格云鉤紋鏡,湖南長沙楚墓中四獸紋鏡素緣繪有紅色方連紋。另外已流失在國外的鳳鳥紋鏡上有敷彩的,此鏡傳為河南洛陽金村出土。
漢代是我國銅鏡發(fā)展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墓葬出土的銅鏡以漢代的數(shù)量多。漢代銅鏡不僅數(shù)量上比前朝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也有很大發(fā)展,且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漢武帝時期的銅鏡以四乳釘為基點組織主題紋飾的布局方式,銅鏡向世俗化與商品化方向發(fā)展;二是主題紋飾,地紋逐漸消失;三是主題紋飾素樸,圖案結構簡單;四是銘文逐漸成為銅鏡紋飾的組成部分,漢武帝前后出現(xiàn)了完全以銘文為主題內容的銅鏡,這個時期半圓球狀鈕完全代替了戰(zhàn)國銅鏡的弦紋鈕,成為我國古代銅鏡鈕的基本形式。
至于宋代受祟古風尚的影響,鑄出的仿古鼎形、仿古鐘形銅鏡,更具時代風格。近日,杭州尊慧征集到一款古老的青銅葵花鏡,此鏡直徑為16cm,圓鈕,六瓣葵花形,因年代久遠,此青銅葵花鏡上布滿銅綠及被氧化的痕跡,但這也此鏡之年代古遠卻為青銅所制。據(jù)悉,古代青銅鏡除了起照容整裝的作用,還被用來裝飾、饋贈、祈求吉福以至傳達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