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化除垢軟水器的工作過程,一般由下列幾個步驟循環(huán)組成:反洗、吸鹽(再生)、慢沖洗(置換)、快沖洗五個過程。不同軟化水設備的所有工序非常接近,只是由于實際工藝的不同或控制的需要,可能會有一些附加的流程。任何以鈉離子交換為基礎的軟化水設備都是在這五個流程的基礎上發(fā)展來。自動軟化器運行程序:
A.運行(工作)
原水在一定的壓力(0.2-0.6Mpa)、流量下,通過控制器閥腔,進入裝有離子交換樹脂的容器(樹脂罐),樹脂中所含的Na+與水中的陽離子(Ca2+,Mg2+,F(xiàn)e2+……等)進行交換,使容器出水的Ca2+,Mg2+離子含量達到既定的要求,實現(xiàn)了硬水的軟化。
B. 反洗
樹脂失效后,在進行再生之前,先用水自下而上的進行反洗。反洗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反洗,使運行中壓緊的樹脂層松動,有利于樹脂顆粒與再生液充分接觸;一是使樹脂表面積累的懸浮物及隨樹脂隨反洗水排出,從而使交換器的水流阻力不會越來越大。
C. 再生吸鹽
再生用鹽液在一定濃度、流量下,流經(jīng)失效的樹脂層,使其恢復原有的交換能力。
D. 置換(慢速清洗)
在再生液進完后,交換器內(nèi)尚有未參與再生交換的鹽液,采用小于或等于再生液流速的清水進行清洗(慢速清洗),以充分利用鹽液的再生作用并減輕正洗的負荷。
E. 正洗(快速清洗)
目的是清除樹脂層中殘留的再生廢液,通常以正常流速清洗至出水合格為止。
F. 再生劑箱注水
向再生劑箱中注入溶液再生一次所需鹽量的水。
軟化水設備出水不合格的原因:
A、新裝軟水設備初次試水硬度超標的原因:
a 中心管與控制閥交接處的O形密封圈未形成密封,此時應檢查:
l 中心管的長度是否夠,外徑是否符合要求
l 是否忘記裝O形密封圈
l O形密封圈是否破損
b 中心管上破損,有裂紋。
c 給水TDS值與樹脂層高度比值過大。
d 給水TDS值與樹脂交換容量的比值過大。
e 進出水口接反。
B 在用軟水設備軟水硬度超標的原因:
a 給水TDS值與樹脂層高度或樹脂交換容量的比值過大。與新樹脂初次試水相比,在用軟水設備對給水TDS值要求更嚴格,當樹脂層高度為1.5米,總硬度為13mmol/L,給水TDS值≧900mg/L時,確保軟水硬度≤0.03mmol/L將會比較困難。
b 樹脂中毒,老化引起的樹脂交換容量降低。由此種原因引起的軟水硬度超標是一漸進過程,不是突然出現(xiàn)的明顯超標。
c 鹽箱中的鹽量過少。當鹽箱中水量正常,而鹽的高度不及水的高度的1/3時,在吸鹽步驟的中后期吸上的鹽水很可能不飽和,致使經(jīng)射流器稀釋后的鹽水濃度低于再生要求,影響再生效果。
d 鹽箱中的總水量過少,我們的經(jīng)驗是樹脂罐中每100L樹脂,所需鹽箱中的水量約為35-40L,過多低于這一標準將會引發(fā)再生不充分。
鍋爐軟化水設備軟水硬度超標的原因分析:
軟水樹脂是于軟化硬水的一種樹脂,通過離子交換技術(shù),使水的硬度小于50 mg/L(CaCO3) 。軟水樹脂由軟水機的內(nèi)置樹脂罐,在水通過時將水中的硬度離子進行置換。就是通常所說的“離子交換軟化法”。
樹脂罐中有大量氣體存在,該氣體可能來自于給水中帶氣,或慢洗過程空氣逆止閥關閉不嚴。
未使用大粒無碘鹽。
控制閥內(nèi)部漏硬:一般的控制閥內(nèi)部漏硬時,往往會出現(xiàn)軟水口與廢水口同時出水,但對于64D或74A系列,可能會通過陶瓷動片上的小孔形成內(nèi)漏,如果是此種內(nèi)漏,處于正沖洗位置,可在廢水口檢測到合格軟水,但轉(zhuǎn)入運行位置后,軟水硬度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