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田黃石的由來傳說它是:女媧補天時遺留在人間的寶石;是鳳凰鳥蛋所變……據(jù)說還有史書記載:咸豐帝臨終時,賜予慈禧一方田黃玉璽,末代皇朝解體,溥儀不要所有珍寶,只將一枚“三連章”縫在棉衣里。這些的、民間的傳說無疑給田黃石平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種類區(qū)分
田黃凍石:田黃石中上品,全石通體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潤澤無比。
銀裹金:銀裹金田黃似去了殼的新鮮雞蛋,外表生著一層淺色白皮,光澤明亮,甚為名貴。
白田石: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多產(chǎn)自上、中坂。白田石色非純白,多略呈淡黃或蛋青色,似豐脂玉,蘿卜紋明顯,有紅筋,格紋如血縷,以質靈、紋細、格少者為佳。
金裹銀:田黃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塊,外表色著一層鮮嫩黃皮,皮與肉形成鮮明的色彩反差。
雞油黃:出產(chǎn)于上坂區(qū)和中坂區(qū)的交界處,質細密堅實,濕潤凝膩,石之表面色有一層似雞油的皮。
桔皮黃:刻石出產(chǎn)于中坂區(qū),色澤艷麗,黃中略帶微紅,質地。
田黃:指黃色的田石。上坂、中坂、下坂、碓下坂的溪田中,及沿溪而下數(shù)里至雙溪皆可掘得,占田石產(chǎn)量多。各坂的田黃色質微有區(qū)別:上坂多偏嫩而清淡;下坂以下多偏硬黝;中坂的色質為佳。其黃色之濃淡各有千秋。
田黃石是從山上母礦中分離出來的壽山石,從山巔經(jīng)漫長的雨水和溪水沖擊,沿溝溪經(jīng)無數(shù)次滾落,后流至田中,在這運動過程中,外表難免會受到損傷,出現(xiàn)一些裂紋。而這些裂紋在埋藏土壤里,受氧化鐵滲透形成了特有的格紋、因此格與無菱角是田黃石重要的特征。
田黃肌理應有蘿卜紋,在燈光透視下可見。《印石辯》石巢先生提出了田黃石蘿卜紋六種表現(xiàn)形式,是石巢先生的又一貢獻。(1)象蘿卜皮內層的紋理,網(wǎng)狀而且長眼,由密漸疏。(2)像粽粒狀,如糯米粽子蒸熟后,米粒似化未化形狀,有時也成條紋狀。(3)網(wǎng)眼較圓,又斷續(xù)分散分布。(4)如東瓜內心紋,或明或暗不規(guī)則分布。(5)如水波紋狀。(6)基本上不見蘿卜紋,僅有少數(shù)網(wǎng)狀紋,是上品者。
田黃素有“易金三倍”之說,因其難覓,價值高昂,所以早在清朝就有商賈以連江黃假冒田黃石。如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也給造假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石市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田黃石與某些石種有相似之處的特點,或以次充好,或制假亂真,因此田黃石收藏者加以防備。有關部門在研究田黃的內部成份組成中,用某種科學的方法,改變一些石材的分子結構,使其色澤與內部結構接近于田黃石,但終究不能溫潤其質、絲紋其體,由此可見田黃石的天生麗質并非人工所能牽強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