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背鑲嵌綠松石、玉、琉璃等的工藝。山東淄博出土鏡有29.8厘米,在粗線條的云紋上錯(cuò)以金絲,地上嵌綠松石,還嵌了9枚銀質(zhì)乳釘。傳河南洛陽金村出土已流失于國外的嵌玉和琉璃鏡亦十分華美,背面正中嵌一枚圓形藍(lán)色琉璃,其外嵌素面白玉環(huán),環(huán)外一周藍(lán)色琉璃,外為索紋玉環(huán)。
螺鈿
用螺蚌貝殼薄片造成所需要的圖案,用漆貼在器物上的工藝。一般器物的螺鈿工藝約始于商代,但唯銅鏡的螺鈿工藝盛于
其次從器形來看,出現(xiàn)了手柄鏡,如舊藏的“長柄仙人鏡”。此類鏡圖片出版較多,目前仿造的也多,但仿造者常將鏡身與手柄一次性渾鑄,不得要領(lǐng)。還有一種短柄的銅鏡,柄上部有鏡托,柄下部有穿系孔,鏡身圖案是一個(gè)大大的“”字紋,周圍飾龜、魚紋。此類短柄鏡圖片很少出版,目前未見仿造。除手柄鏡外,鏡身的形狀也有變化,如亞字形、桃形、葵花形、鐘鼎形、瓶形、方形、長方形等。另外,金石學(xué)在宋代興起,好古、仿古蔚然成風(fēng),所以此階段還出現(xiàn)了一些仿古鏡,如仿漢鏡、仿唐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