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帶在攝影歷史上的應用
攝影師要在攝影前預先配好一定分量的閃光,然后在攝影時一邊手動點燃,一邊在巨響、閃光和白煙中按下快門。安全性不佳,因此調配時被爆炸所傷的攝影師不在少數(shù),攝影時不慎被波及,須發(fā)卷曲、冒著黑煙的攝影師也成了漫畫中常見的調侃題材。但是拜的強光所賜,黑暗中的物體在底片上也能成像,更快的快門速度使得瞬間動態(tài)能被凝固在膠片上,攝影術的應用領域被大大擴展了。
隨著電學的發(fā)展,新興的能源技術給擺弄的攝影師們帶來了一些變化。電流通過熔絲產生的熱量被用于點燃,這種新產品被稱為Flash-lamp,也就是的閃光燈一詞來源。攝影師不用再擔心被卷入火光之中,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電子線路實現(xiàn)閃光和拍攝的同步,大大擴展了閃光燈的使用范圍。
鎂光燈在攝影界的地位結束于20世紀60年代,MIT的Harold Edgerton于1927年發(fā)明的氙氣閃光管小型化并推向市場,頓時以電子萬次閃光燈的名號打下江山,每用一次就要更換的閃光燈泡無論在成本還是便捷性上都沒有辦法與只要有電源就能使用多次的電子閃光燈相比,真正意義上的鎂光燈就此退出了主流攝影。今日的智能電子閃光燈已經成為相機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功能也遠遠勝于它們的祖輩們。
鎂光燈雖然退出了主流攝影的舞臺,但鎂光燈已經成為相機閃光燈的“代言人”。國與國人之間在“咔嚓咔嚓”中握手,名星大腕“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等等,說明“鎂”麗耀眼已經咔嚓在人們的記憶中。
鎂合金的應用領域
鎂合金作為目前密度小的金屬結構材料之一,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工業(yè)、領域、交通領域(包括汽車工業(yè)、飛機工業(yè)、摩托車工業(yè)、自行車工業(yè)等)、3C領域等。
鎂合金的特點可滿足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對輕質材料吸噪、減震、防的要求,可大大改善的氣體動力學性能和明顯減輕結構重量。從20世紀40年始,鎂合金先在航空航天部門得到了應用。
我國的殲擊機、轟炸機、直升機、運輸機、民用機、機載、地空、運載火箭、人造衛(wèi)星、飛船上均選用了鎂合金構件:一個型號的飛機多選用了300-400項鎂合金構件;一個零件的重量重近300kg;一個構件的大尺寸達2m多。
在方面需要鎂合金板材以提高結構件強度,減輕裝備重量,提高武器。目前國內需要的板帶材不得不從國外進口。
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