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銅共鑄造出3000座香爐,以后再也沒有出品,宣德帝見到這批自己親自過問的香爐,每只均大氣異常,寶光四射,很有成就感。這些香爐,把其絕大部分陳設在宮廷的各個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賞賜和分發(fā)給了皇親國戚,功名顯赫的近臣和各個有規(guī)模香火旺盛的廟宇。這些宣德爐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見其形。經過數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
宣德爐妙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fā)奇光。史料記載有四十多種色澤,為世人鐘愛,其色的名稱很多。例如,紫帶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黃像藏經紙的,叫藏經色;黑白帶紅淡黃色的,叫褐色;如舊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黃帶紅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還有黃紅色的地、套上五彩斑點的,叫仿宋燒斑色;比朱砂還鮮紅的斑,叫朱紅斑;輕及豬肝色、棗紅色、琥珀色、茶葉末、蟹殼青等等。明朝萬歷年間大鑒賞家、收藏家、畫家項元汴(子京)說:“宣爐之妙,在寶色內涵珠光,外現(xiàn)澹澹穆穆。”
真品包漿溫潤,寶氣內蘊,長時間不變。偽品包漿枯藁,有的像油漆,越放久越耐看。舊說有五色,分別為佛經紙,栗殼,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經紙色為。上海朵云軒95年拍品中有一銅爐(高19.2厘米),其色澤就能達到佛經紙色。此外,一些使用了特種工藝制造的灑金、錯金銅爐,其價值要比一般的銅爐高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