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界普遍認為,明清玉器的制作代表了封建時代的高水平,其中乾隆時期的技藝達到了歷史的高峰,這一時期的言廷玉器,真正傳世的并不多,成為玉器史上一個里程碑。即使不夠的拍品在拍賣會上都能拍出近千萬的,說明乾隆玉作魅力不減。
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古董珍玩夜場,一件清道光“慎德堂寶”交龍鈕寶璽以9085萬元成交;一件乾隆“太上皇帝”圓璽以6800萬元起拍,并以1.61億的天價成交,刷新了御制玉璽和白玉拍賣的世界紀錄。
永樂大帝仁孝文皇后謚寶對于全球的藏家而言,如此難得的稀世,自然是的收藏對象。一經(jīng)開拍,拍場內(nèi)外的出價就迅速飆升,從1800萬起拍,經(jīng)各路買家不斷加價,很快出價突破了3000萬,場內(nèi)外的買家仍在競逐,終以3600萬港幣落槌,加傭金成交價為4343萬港幣。
高古玉器拍賣的格出現(xiàn)在外國,一件是漢代白玉編鐘,尺寸為48.4*85厘米,成交價為1792萬元人民幣。一件是西漢黃玉帶鉤,2009年在倫敦佳士得秋拍上以82.5萬英鎊成交。約合人民幣850據(jù)外媒消息,日前在加拿大多倫多有一批著實的高古玉在拍賣行即將準備上拍,經(jīng)過鑒定,判定這些高古玉都是的中國藝術品。
玉豬龍,青玉,高11cm,估價US$5,000 - 7,000。為歐云夫婦在1990年購自曼谷Peng Seng 古董店。玉豬龍是紅山文化的代表,它形似龍與豬的結(jié)合體,而得“豬龍”之名,這是中國早出現(xiàn)的龍形圖騰器物。
乾隆皇帝極力推崇玉,不僅熱衷于賞玩珍藏,還令宮廷造辦處不斷創(chuàng)新雕琢工藝,在仿古器皿、人物花鳥、文房用具、山子盆景等種類上達到了的境界,也日漸成為后世玉器工藝的。如香港佳士得2006年秋拍,“阿蘭·哈特曼及夫人西蒙·哈特曼重要玉器珍藏”專場中,成交前20名中有18件是乾隆時期玉器作品,其中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雕上方山角杯, 以超過1199萬元的價格締造白玉杯的世界拍賣紀錄。
國內(nèi)拍賣行中,北京保利2011年秋拍推出的“清乾隆六十年白玉御題詩‘太上皇帝’圓璽”以1.61億元的成交價稱霸目前玉器市場。據(jù)粗略統(tǒng)計,近兩年來超過5000萬元的有近10件。相較于2007年前后的市場行情,整體價位明顯上升了一個臺階。
2012年北京保利中國玉器專場成交額達3560.745萬元,成交率54.34%,這些拍品大部分為明清玉器,中國嘉德“良玉美妍工藝品珍賞”專場,拍品總數(shù)為198件,成交113件,成交率57.07%,成交價額2015.95萬元。保利2011年秋拍中一件清道光“慎德堂寶”交龍鈕寶璽以9085萬元成交;一件乾隆“太上皇帝”圓璽以6800萬元起拍,并以1.61億的天價成交,刷新了御制玉璽和白玉拍賣的世界紀錄。2013年在北京保利的一次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滿綠翡翠觀音掛件以2.1億元人民幣成交,創(chuàng)下翡翠掛件價格新記錄,是當下翡翠價格暴漲的一個縮影。
戰(zhàn)國/漢 灰青玉雕龍首璜
成交價:81.25萬港元
此璜青灰色玉質(zhì),幾乎白化。扁平狀,弧形,近似半圓型,兩端雕對稱龍首,龍首有角,眼睛呈圓形,翹鼻,口微張,下吻向嘴內(nèi)彎卷,器身飾淺浮雕密集榖紋,反面飾相同紋飾,璜頂中央有一小圓孔,可供穿繩系掛。此璜造型對稱工整,雕琢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