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源于漢代,花錢在早期使用的時候主要是漢族民間自娛自樂的一種玩錢,這種錢幣由于不是流通錢,因此它的材質(zhì)大都比較粗糙,漢族民間把這種錢俗稱為“花錢”?!盎ㄥX”雖然具有錢幣的形態(tài),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錢幣中的“非正用品”。漢族民間花錢的種類繁多,諸如開爐、鎮(zhèn)庫、饋贈、祝福、玩賞、戲作、配飾、生肖等等都要鑄錢,這種“錢”,其實是某種需要的品、吉利品、紀念品。其中“吉語錢”是比較普遍的一類花錢。主要以“長命富貴”、“福德”、“加官進祿”、 “天下太平”等吉語為內(nèi)容,這同時也反應(yīng)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力。
在中外眾多貨幣之中,中國花錢是特的一族。從用途上看,它們不具備任何貨幣的功能;從外觀上看,它們卻都被鑄成錢幣的形狀。眼下,花錢收藏相當熱門,部分品種的價格甚至已經(jīng)超過了同檔次收藏錢幣,真可謂不是錢幣勝似錢幣!
中國厭勝錢的歷史源遠流長,它應(yīng)該與 金屬鑄幣 有著相同的來源,即 實物貨幣 。實物貨幣除了充當物物交換的媒介,也就是其貨幣的職能外,還具有其原本具有的實用功能,如 海貝 除了被當做貨幣,還是一種裝飾品。 殷商時期 的青銅貝幣是中國早的金屬貨幣,但從出土的情形開看,有的銅貝是與海貝一起作為財富被放置在墓室的,也有的是在出土于車馬坑作為馬匹飾物的,而后者的用途就與后世的壓勝錢類似。
歷代花錢品目極多,其不同題材反映了古代生活的諸多方面,包含鎮(zhèn)庫錢、開爐錢、吉語錢、上梁錢、禮佛錢、厭勝錢、洗兒錢、春宮錢、游戲錢、祝酒錢等等,其主要用于饋贈、祝福、玩賞、戲作、配飾、生肖等等,近年來,古代花錢逐漸進入了藏家的視野,價格扶搖直上。
鎮(zhèn)庫錢是錢局在開鑄流通錢之前,為壓服邪惡,祈求吉祥而特意鑄造的大型超重錢。其早源于南唐,以后歷朝皆有鑄造。清 “寶源局造”背“鎮(zhèn)庫”大錢,直徑11.6厘米,穿孔邊長1.8厘米,此錢采精銅所鑄,字體十分立體深峻,筆畫纖細爽利,地章平整光滑,雕工極為,包漿熟美,極為,迄今僅發(fā)現(xiàn)四、五品而已,其中三枚流失海外,一枚下落不明,此枚為國內(nèi)僅存。中國嘉德2013年春季拍賣會,終以253萬成交。
有的正面為辟兵莫當、背面為除兇去央,顯然是為避兇致吉而特意制造的,這些錢幣雖然仍屬于仿制鑄幣,但錢文已經(jīng)改成吉祥詞語和圖案,制作的主要用途也已經(jīng)從陪葬品變?yōu)榕宕?,王莽自東漢時期錢文類花錢的種類很多,但數(shù)量很少,典型的有背面鑄有吉語,矩形紋或星象紋的五株、大泉五十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