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結果期的管理土肥管理:開花前期和幼果膨大期,每次每株可追施二銨或復合肥0.25-0.5公斤,同時進行根外追肥,謝花后到果實成熟期每15天噴1次0.3%的磷酸二氫鉀液和光合微肥液以促進著色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授粉:始花后1-2天,每天上午9時,下午3-4時進行人工授粉。保果和疏果:分別在花蕾顯露期和幼果顯露期,噴灑PBO的200倍液,并適當疏果,一般在花后2周分兩次進行,第1次輕疏,1周后進行第2次疏果。摘果后管理:一是要深耕施肥,補償因大量結果造成的養(yǎng)分消耗。二是更新修剪,回縮結果枝,促使新梢再次萌芽形成新的結果枝,后期仍采用噴灑多效唑的方法來控制生長,促進花芽分化,為來年獲得更高產(chǎn)量打好基礎。
施肥時期和方法基肥:桃以秋施為好。于落葉前后結合秋翻施入。施肥方法以放射溝或條溝施為宜,深40cm左右。追肥:一般桃園全年追肥2-3次,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高產(chǎn)園追肥次數(shù)多達5次以上。追肥方法有溝、環(huán)狀溝和穴施等。萌芽前追肥:春天土壤化凍后萌芽前1-2周施入。促進根系和新梢生長,開花受精良好,提高座果率,以氮肥為主。開花后追肥:在謝花后1-2周施入,可促進新梢生長和果實生長,減少落果。以氮肥為主。硬核期追肥:一般在6月上中旬施入。此次追肥能促進胚和核發(fā)育、發(fā)芽分化、果實膨大和為下提結果打下基礎。應以氮、磷、鉀配合施用。果實膨大追肥:對中、晚熟品種,以氮肥為主配合鉀肥,以促進果實膨大,提。采收后追肥:采收后施補肥,可以補充樹體消耗,加強秋季營養(yǎng)積累,提高越冬能力。以磷、鉀為主配合氮肥。同時全年應萌芽水、封凍水、結合追肥后澆水,高溫季節(jié)根據(jù)果樹需要隨時進行澆水。同時在雨季應注意排澇。
套袋套袋時期:在疏果3-4周后進行,在主要蛀果害蟲進果以前完成。套袋前應進行噴藥。撕袋時期:鮮食用果于采前3-4天,將袋撕開以促進上色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桃對病蟲害雖有較強的抗性,但在花前果后仍時有發(fā)生,危害花蕾幼果,造成落花落果現(xiàn)象,及時防治。桃植株對藥劑頗為敏感,一些滲透性和內(nèi)吸性強的有機磷藥劑不宜使用,因為容易發(fā)生藥害。鳥羽蛾 又稱紅絲蟲、吊絲蟲,危害花及小果。在6—7月繁殖迅速,嚴重時可使花蕾及小果全部落光。防治方法可用90%的敵百蟲800倍液、魚藤精等相應濃度,在開花前噴藥,數(shù)天一次,每造花3—5次,至幼果轉(zhuǎn)蒂下垂時才停止。黑點褐卷葉蛾 俗稱蛀心蟲,以幼蟲蛀入果心蛀食果肉,致使落果或使果實失去食用價值。防治方法是要注意清除病果,摘除深埋受害果實;用黑光燈誘殺成蟲;用90%的敵百蟲噴殺。炭疽病 該病在果園多發(fā)生于果實成熟期。貯藏期發(fā)病多因傷口誘致,是真菌性病害,受害果實表面有暗褐色圓斑,果肉內(nèi)部組織腐爛,有酒味。病源菌在爛果內(nèi)越冬,通過風雨傳播,從果實的傷口入侵。防治方法主要做好清園工作,清除并深埋病果落果;采收裝運盡量減少果實的機械傷;在病園中噴灑倍量式150倍波爾多液,每隔10—15天一次,連續(xù)3—4次。赤斑病 主要危害葉片,屬真菌性病害,受害葉片初時有極細的小黃點,后擴大成病斑,病斑中部暗赤褐色,邊緣赤紅色。造成大量落葉,嚴重影響果實的產(chǎn)量及品質(zhì)。防治方法與防治炭疽病同。值得注意的是,桃果皮薄而且與果肉合一,食時連皮,故施藥時要特別注意,禁止使用劇毒及殘效期長的農(nóng)藥;按規(guī)定可施用的農(nóng)藥,也不要在果實成熟期施用;應抓好清園工作,大限度減少蟲病源。防治上多采用農(nóng)業(yè)措施,多使用植物性農(nóng)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