銥的彈性模量在鋨以下,為所有金屬中第二高。其剪切模量很高,泊松比很低,因此具有很高的剛度,使得銥的加工生產(chǎn)過程非常困難。盡管生產(chǎn)不易,價格昂貴,但銥還是有多項應(yīng)用,包括在極端條件下加強機械的強度。
銥絲:呈細絲狀金屬銥加工材料。銥絲的電阻系數(shù)為6.03×10-2Ωmm2/m, 抗拉強度1493MPa,伸長率10%~20%。用粉末冶金法和熔鑄-壓力加工法均可生產(chǎn)出Ф0.15mm細絲。銥絲用作高溫抗氧化熱電偶材料和燈絲材料。Ir-W熱電偶E2200℃=44.19mv,在1000~2000℃范圍內(nèi),熱電勢與溫度的關(guān)系幾乎成直線,但只能在中性氣氛或真空中使用。
銥銠合金:是銥和銠的二元合金,在高溫下為連續(xù)固溶體,有IrRhl0、IrRh40、IrRh50和IrRh70等合金。Ir-Rh40合金的鑄態(tài)維氏硬度l736MPa,IrPh70的為1422MPa。合金的高溫抗氧化能力比純銥強,在2000℃時IrRh60氧化失重約5%。而純銥失重高達27%。用高頻爐氬氣保護熔煉,鑄錠經(jīng)熱軋和適量的冷加工成材。主要用作高溫抗氧化熱電偶,使用溫度可達2000℃以上,有IrRh60-Ir、IrRh40-Ir以及IrRh50-IrRu10等,后者熱電勢高,在2000℃時可達17.18mV。
銥的需求量從2009年的2.5噸升至2010年的10.4噸。這主要是因為電子相關(guān)應(yīng)用的需求量從0.2噸升至6噸:銥制坩堝被廣泛用于大型單個晶體的生產(chǎn),而這些晶體的需求在這段時間大大提高。銥的消耗量預(yù)期將因為積累的坩堝庫存而飽和,這在2000年代也曾經(jīng)發(fā)生過。其他重要應(yīng)用還包括火花塞(2007年消耗0.78噸)、氯堿法所用的電極(同年消耗1.1噸)以及化學(xué)催化劑(同年消耗0.75噸)。
銥的耐腐蝕、耐高溫性質(zhì)很強,所以非常適合作為合金添加物。飛機引擎中的一些長期使用部件是由銥合金組成的,銥﹣鈦合金也被用作水底管道材料。加入銥可提升鉑合金的硬度。純鉑的維氏硬度為56 HV,而含50%銥的鉑合金硬度可超過500 HV。
成塊的銥金屬沒有生物用途亦無害,因為它不與生物組織反應(yīng)。和大部份金屬一樣,銥的金屬細粉具有危險性。這樣的粉末會刺激組織,且容易在空氣中燃燒。由于銥化合物的處理量一般都很低,所以人們對其毒性所知甚少。不過銥的可溶鹽,如各種鹵化銥,則含有毒性。大部份銥化合物都不可溶,所以很難被人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