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明一下,折耳根并不“翻車”,它只是一種讓人愛恨分明的美食。在吃到它之前,所有人都會被它白白憨憨的樣子迷住,直到吃掉它的口,完蛋,整個人生觀都要重建。
同上,螺螄粉和折耳根一樣,都是一種以“臭味”的美食。但老藝術(shù)家要批判的不是螺螄粉本身,而是那股“萬物皆可螺螄粉”的美食風氣。
螺螄粉不是不好,但當你感受一下所有東西都能變“螺螄粉味”時,剩下的只有恐懼:螺螄粉味青團、螺螄粉味月餅、螺螄粉味湯圓、螺螄粉味粽子、螺螄粉味煎餃,甚至還有螺螄粉味奶茶和茶包......
波嘗鮮的人很快發(fā)現(xiàn)了油柑飲料的附加功能,稱它“刮油不是蓋的”“每天一個竄稀小技巧”“便秘患者的福音”。但有博主測評,油柑也沒傳聞中說的那么恐怖。
因為三蝦面講究“不時不食”,只限四到六月份供應,這還不打緊,三蝦意味著“蝦仁、蝦腦、蝦籽”全靠人手剝,十只河蝦才出一兩蝦籽,能體現(xiàn)江南飲食文化的“”。
還有吃得滿嘴黑的椰子灰雪糕、給你一口一個滿足感的東北鐵鍋燉雪糕、夾雜著大海味又硬又腥的魷魚雪糕、代表蔥省出道的香蔥雪糕、各大景區(qū)推出的文創(chuàng)雪糕......